凡亿教育-婷婷
凡事用心,一起进步
打开APP
公司名片
凡亿专栏 | 革命性材料:3D IC 封装应用中的纳米双晶铜
革命性材料:3D IC 封装应用中的纳米双晶铜

简介

后摩尔时代,半导体产业面临着制程技术逼近物理极限的挑战。为实现“超越摩尔定律”的目标,2.5D/3D 封装技术加速发展。本文将探讨一种由交通大学陈智教授意外发现的革命性材料——纳米双晶铜,其在3D芯片封装中的应用及观察方法。



什么是纳米双晶铜?

纳米双晶铜是指铜的微观结构呈现(111)单一方向柱状晶,柱状晶粒内有高密度的铜双晶堆叠,双晶晶界间距在数纳米到数百纳米间。这种特殊的铜微结构是新竹阳明交通大学的陈智教授团队于2012年通过电化学电镀方式,在特殊的添加剂作用下制备而成。

13b9b9aa90a16d756850e81d34caa6.jpg图1 奈米双晶铜结构(离子束影像 ion-beam imaging)


纳米双晶铜的特性与优势

纳米双晶铜的最大特点是在保持良好导电性的同时,大幅提升了机械强度。此外,它还具有高度热稳定性、优异的抗电迁移特性和抗柯肯德尔效应特性。这些特性使其在3D芯片封装中具有巨大潜力。



随着摩尔定律逐渐逼近极限,异质整合和小芯片技术成为后摩尔时代的重要发展方向。2.5D/3D封装技术应运而生,其中CoWoS和SoIC等技术备受瞩目。这些封装技术中,高性能铜在TSV、凸块、RDL、铜-铜接合等环节发挥着关键作用。纳米双晶铜的应用不仅能提升连接性能,还能增强封装可靠性。



结晶方向的检测

材料大范围结晶方向的检测主要采用X光绕射分析(XRD)、电子背向散射绕射(EBSD)和TEM电子绕射等方法。XRD检测范围最大,EBSD次之,TEM电子绕射范围最小。



EBSD的优势在于能分析样品表面及截面的晶粒方向分布。研究结果显示,纳米双晶铜样品表面和横截面的优选方向几乎全部为111方向。



c05665145ce0f49e9350511549b69d.jpg图2 样品表面 EBSD,垂直样品表面为 Z 轴,可以由反极图(Inverse Pole Figure)知道,垂直样品表面优选方向几乎全部都是 111 方向
419f8be15ebb7e29195c59e73ffe2a.jpg图3 样品横截面 EBSD 结果,可以由反极图(Inverse Pole Figure)知道,垂直样品表面优选方向几乎全部都是 111 方向。


纳米双晶铜的观察

纳米双晶铜的观察方法主要包括离子束影像、TEM和STEM等。


·离子束影像:利用聚焦离子束显微镜(FIB)上的离子源照射样品表面,通过通道效应差异显示纳米双晶结构。


·TEM:利用200KV电子束穿透薄试片,通过厚度质量对比或绕射对比观察纳米双晶。TEM照片显示,纳米双晶最小厚度约6nm,最大厚度约125nm。


·STEM:与TEM类似,但采用扫描方式照射试片。STEM照片清晰地展示了铜柱状晶粒内高密度的铜双晶堆叠。



TEM除了观察结构,还能通过电子绕射技术鉴定晶粒结晶方向。结果与EBSD一致,纳米双晶厚度方向与柱状晶长度方向相同,均沿铜的111结晶方向。此外,TEM还能观察到纳米双晶铜内存在弯曲不规则的纵向差排。



7186db999e1f37366932622e6ddc4d.jpg图4 TEM 照片,左图为明场像,右图为暗场像
671e0b87a0f0bd506ffed4e2c74b90.jpg图5 STEM 照片,奈米双晶厚度方向大约与柱状晶长度方向相同
0206d71d992a115e379840733fcc04.jpg图6 奈米双晶电子绕射图
60563d75ffec7390670ce62c48c259.jpg图7 不同 STEM 条件观察纵向差排。


结语

自2012年提出以来,纳米双晶铜已成为2.5D/3D封装领域不可或缺的技术。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纳米双晶铜在WoW、RDL、u-bump等封装技术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关于纳米双晶铜的检测能力,可通过EBSD、FIB离子影像、TEM/STEM等方法,全面观察其结构并鉴定结晶方向,为3D芯片封装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凡亿课堂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图片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作侵删。
相关阅读
进入分区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