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Robot)是一种能够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智能机器,可以模仿人的某些活动。它们具有感知、决策、执行等基本特征,能够辅助甚至替代人类完成危险、繁重、复杂的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服务人类生活,扩大或延伸人的活动及能力范围。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机器人产业已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领域。通过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可提高国际竞争力,抢占全球机器人市场的先机。
随着“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工业机器人成为这一计划的重要部分。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进程加快,关键零部件自主可控率提高,前沿技术转化率高。通过引入机器人技术,可以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增强产业竞争力。
因此,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支持和引导该产业的发展,这些政策包括资金支持、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为国内机器人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总体上来说,我国机器人产业政策历程如下:
1、萌芽阶段:2000年前
受当时国家经济条件等因素制约,我国机器人产业主要停留在对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进行初步探索;
2、初期发展阶段:2001-2010年
"十五”计划中,国家对机器人发展做出战略调整,从技术研发向机器技术与自动化工业装备发展;
3、快速发展阶段:2011-2020年
政府发布一系列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引导产业发展;
4、转型升级阶段:2021年-至今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攻关机器人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对标国际先进水平)
强调核心技术攻关、以应用为导向,构建完善的机器人生态体系。
.........
纵观我国关于机器人产业的相关政策,大致上可分为以下:支持机器人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支持机器人行业发展的投资和融资政策、以及大力发展机器人新兴产业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有助于促进机器人行业发展。
下面将列出我国近期关于机器人行业的重要政策文件:
1、《“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机器人应用拓展,工信部等17部门决定开展“机器人+”应用行动,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2、《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2024年1月1日,由工信部推出的相关文件。
打造标志性产品要求做强未来高端装备,人形机器人要求突破高转矩密度伺服电机、高动态运动规划与控制仿生感知与认知、智能灵巧手、电子皮肤等核心技术重点推进智能制造、家庭服务、特殊环境作业等领域产品的研制及应用。
3、《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
2023年11月1日,由工信部推出的相关文件。
到 2025 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批量生产:到 2027年,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4、《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
2023年8月1日,由工信部推出的相关文件。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研制人形机器人术语、通用本体:整机结构、社会伦理等基础标准。开展人形机器人专用结构零部件、驱动部件、机电系统零部件、控制器、高性能计算芯片及模组、能源供给组件等基础标准预研。
......
当然,我国31省市层面政策必然与国家政策相对呼应,聚焦于机器人技术创新与攻关、产业集群及企业培育、御用拓展与融合。部分省市结合地方优势产业和特定需求,围绕康养、矿业、冰雪等领域,推动机器人产业特色化、多元化发展,以此形成各地独特的产业格局与多远应用场景。
但总体上来说,这些省市关于机器人发展目标规划,基本上集中在:多领域广泛推广应用机器人,推动机器人产业向智能化、协作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实现产业规模提升。
此图片来自前瞻经纪人APP,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于联系工作人员,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和您对接删除处理!
本文凡亿教育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