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脑等电子设备中,晶体振荡器作为产生基准频率的核心元件,其频率会随温度产生较大偏差,所以需要使用温度补偿技术来减小这种偏差。那么这个温度补偿技术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1、温度补偿的原理
晶体振荡器的频率随温度变化呈现三次曲线特性,特别是在低温与高温区间,频率偏差尤为显著。温度补偿技术通过在电路中引入与晶振温度特性相反的补偿元件,以抵消温度变化对频率的影响,从而实现频率的稳定输出。
2、温度补偿的实现方式
①低温补偿
使用NTC(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当温度降低时,NTC热敏电阻阻值增大,导致补偿电路中的电流减小,进而调整晶振的等效负载,减小频率偏差。
②高温补偿
利用电容器与电阻组成的RC网络,实现频率随温度升高的调整。
高温时,电容器充放电速度加快,通过调整RC网络的相位特性,补偿晶振的频率偏差。
3、温度补偿的关键元件
NTC热敏电阻:用于低温补偿,其特性需与晶振的温度特性相匹配。
电容器与电阻:构成高温补偿的RC网络,需精确选择元件值以确保补偿效果。
本文凡亿教育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