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从19世纪30年代电报的发明到现代光纤技术,光通信的发展历程标志着信息传输方式的重大变革。1960年红宝石激光器的发明和1966年光纤的引入,实现了从金属导线和电子到光纤和光子的通信方式转变[1]。
1
光波导基本原理
光波导是光电子集成线路的基础构件。典型的光波导由三层结构组成:衬底层、导光层和上包层。光在导光层中通过全内反射传输,要求芯层的折射率高于周围介质。
图1:常见光波导结构示意图,包括:(A)脊型波导,(B)槽型波导,(C)肋型波导,(D)埋入式波导,以及(E)扩散波导。
图2:(A)平面波导基本结构示意图;(B)不同阶模式的光传输特性图示,展示了光在波导结构中的传输方式。
2
模式传输与场分布
光在波导中的传输遵循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当光在不同材料界面传播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符合斯涅尔定律。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发生全内反射现象,形成导波模式。
图3:(A)埋入式波导结构图;在1×1.5微米尺寸的埋入式波导中(B)TE和(C)TM基模的场分布。
3
光波导色散特性
色散效应对光波导性能有显著影响,主要包括色度色散和模式色散。色度色散包含材料色散和波导色散,而模式色散存在于多模波导中,不同模式具有不同传播速度。
图4:平面波导中可能存在的模式随有效折射率变化的示意图,显示了不同阶模式及其特征。
4
数值分析方法
对于复杂波导结构的分析,主要采用有限元法(FEM)和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等数值方法。
图5:数值模拟方法示意图:(A)有限元法网格结构;(B)时域有限差分法的Yee网格示意图。
5
倏逝场现象
倏逝场是导波模式的特殊现象,电磁场延伸超出波导物理边界。这一现象最早由牛顿于1726年观察到,在传感和耦合器件中有重要应用。
图6:全内反射和Goos-Hänchen位移示意图,展示部分反射光和全内反射光的行为。
6
色散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色散效应会明显影响光波导中的信号传输。色度色散和模式色散都会导致脉冲展宽和信号质量下降。
图7:(A)色度色散效应和(B)模式色散的视觉表示,展示不同类型色散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图8:平面波导中射线法与麦克斯韦方程解的比较:(A)基模和(B)一阶模式的传输特性。
7
结论
光波导技术在现代光电子技术中占据核心地位,应用范围涵盖长距离通信到光电子集成线路。从全内反射基本原理到色散效应的深入理解,推动着波导设计和应用的持续创新。
有限元法、时域有限差分法和光束传播法等数值分析方法为波导设计和优化提供了有力工具。有限元法适合处理复杂几何结构,时域有限差分法在时域分析方面表现出色,光束传播法则适用于长波导结构的模拟。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