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亿教育-婷婷
凡事用心,一起进步
打开APP
公司名片
凡亿专栏 | 混合型S波段光放大器在新一代光通信中的应用
混合型S波段光放大器在新一代光通信中的应用

引言

串流媒体、云计算和大规模语言模型的快速发展导致光纤网络流量急剧增长。传统光通信主要使用C波段和L波段,而扩展到其他波段可以在不部署新光纤基础设施的情况下提升传输容量。S波段(1460-1530纳米)已经显示出优越的扩展潜力[1]。

64282c4ba5a13b42849e50b2e9a5c4.jpg


1

基本架构和工作原理

混合型S波段放大器结合了两种互补技术:用于波长转换的光纤参量放大器(FOPA)用于高效信号放大的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如论文图1所示,系统包含三个主要阶段:

3386c87ff04d8dcfa1311f2ed06f54.jpg

图1:三级混合型S波段放大器架构的概念图,展示了信号通过FOPA-I、L波段EDFA和FOPA-II各阶段的流程。


第一级(FOPA-I)使用500米高度非线性光纤(HNLF),零色散波长为1551.5纳米,非线性系数γ = 21.4/W/km。S波段输入信号通过WDM耦合器与1552.5纳米的相位调制泵浦光结合。通过HNLF中的参量相互作用,S波段信号转换为L波段闲置光,转换效率约为8.7 dB。采用6 Gbps伪随机比特序列的泵浦相位调制来抑制受激布里渊散射,否则会限制转换过程。


第二级采用L波段EDFA提供大部分系统增益,通常约为15.5 dB。这一级利用成熟高效的EDFA技术,在最优波段运行。放大后的L波段信号进入第三级。


2

实验实现和性能

e2e2b450864e3576389e6c20b15ed0.jpg

图2:详细的实验设置图,展示了包括光学器件和测量装置在内的三个阶段的实现。


实验系统处理50 GHz ITU网格上的八个WDM信道(1527.44-1530.14纳米)。输入信号由相干IQ发射器产生,能够产生10-Gbaud 16-QAM调制。3公里色散补偿光纤使相邻信道解相关1.4符号,以准确评估非线性效应。


光谱分析揭示了系统在转换和放大过程中的运行状态:

43c35aaf6619c6d238171315cbc0a8.jpg

图3:连续波输入信号的光谱图,展示了信号在放大器各级中的转换和放大过程。


3

高级调制格式的系统性能分析

dd10dc942fd095b5fed960fcda4a4c.jpg

图4:不同信道的误差向量幅度(EVM)、误码率(BER)和星座图,展示了系统处理高级调制格式的能力。


13192004a0c97b254e87f7cdd829b3.jpg

图5:FOPA-II泵浦功率与FWM串扰、OSNR和总SNR的关系分析。


d9757fc1e9c68e655761d11e16629d.jpg

图6:FOPA-II泵浦功率与总SNR和泵浦功率消耗的关系图。


在不同工作区域,系统表现出独特的特性。低输入功率(-30 dBm/信道)时,放大自发辐射(ASE)成为主要噪声源。FOPA-II最佳泵浦功率为23.5 dBm,在转换效率和功率消耗之间取得平衡,总泵浦功率消耗约为1280 mW。


中等输入功率(-25 dBm/信道)时,当FOPA-II泵浦功率低于24.2 dBm时,四波混频(FWM)串扰变得显著。L波段EDFA在泵浦功率低于24.5 dBm时处于饱和状态,效率与FOPA-II相当。超过此阈值,FOPA-II提供的额外增益会降低功率效率。


高输入功率(-20 dBm/信道)时,FWM串扰主导系统性能。尽管OSNR较高,但总SNR比ASE限制情况下降低多达12 dB。这种情况需要仔细优化泵浦功率,在转换效率和非线性失真之间取得平衡。


混合型S波段放大器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良好性能,特别适合需要中等输出功率的场景。通过集成基于铌酸锂的波长转换器或具有增强SBS抑制能力的特种光纤设计,性能可能得到进一步提升。这种技术为扩展传统波长带之外的光通信带宽提供了可靠的解决方案。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凡亿课堂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图片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作侵删。
相关阅读
进入分区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