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控制传输:设备初始化的总指挥
作为唯一强制存在的传输类型,控制传输通过端点0实现双向通信。其核心特征包括:
传输优先级最高,确保设备配置指令优先执行
采用三阶段协议:建立阶段(8-64字节指令包)+ 可选数据阶段 + 状态阶段
支持差错重传机制,数据准确性达100%
典型应用于设备枚举、固件升级、PID/VID信息读取等场景,打印机初始化、U盘格式化操作均依赖此类传输。
2、批量传输:大数据搬运工
专为海量数据设计,具有动态带宽分配特性:
仅在总线空闲时启动传输,类似"见缝插针"机制
最大包长度随设备速率变化(低速8B/全速64B/高速512B)
支持数据重传,但无实时性保障
常见于打印机文档传输、扫描仪图像采集、移动硬盘文件备份等场景,其传输速率可随总线负载自动调节。
3、中断传输:低延迟响应专家
通过固定轮询间隔实现即时响应:
轮询周期可精确至1ms(高速设备)
最大包长度限制(低速8B/全速64B/高速1024B)
采用NAK/STALL握手协议实现流量控制
鼠标点击、键盘输入、游戏手柄操作等交互设备均采用此模式,确保操作指令在25ms内完成响应。
4、同步传输:实时流媒体通道
为音视频传输量身定制的特殊模式:
牺牲数据准确性换取实时性(无重传机制)
预留固定带宽保证传输连续性
最大包长度达1024B(高速设备)
网络摄像头视频流、USB麦克风音频采集等场景必须使用此类传输,允许存在0.1%以内的数据丢失率。
本文凡亿教育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