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Cu)是一种具有金属光泽、延展性良好且导电性优异的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列第29位。其物理特性如下:
导电性:仅次于银,是电力传输和电子设备中的核心材料。
导热性:高效传热性能使其广泛应用于散热系统。
耐腐蚀性:在潮湿环境中稳定性强,适合长期暴露场景。
延展性:易于加工成各种形状,如电线、管道和板材。
铜作为现代工业的“血液”,其战略价值在新能源、数字经济时代愈发凸显。而且全球铜矿资源分布不均,中国储量占比不足5%,对外依存度超70%。发展本土产业可增强资源自主可控能力。
再加上,中国要建设城市,大量基础设施升级都离不开铜材,如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等,如如每公里高压电缆耗铜2-3吨。
与此同时,中国铜产业年产值超万亿元,涵盖采矿、冶炼、加工等环节,带动就业超百万人。国家通过发展铜产业,不仅保障关键资源安全,更推动产业升级和绿色转型,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近年来,我国铜加工行业相关国家政策层出不穷,政策重点包括鼓励铜加工技术进步、推动高性能铜及铜合金材料应用、加快制定向相关安全生产标准等。
那么我国关于铜产业的政策历程如下:
1、《关于“七五”行业技术政策和技术改造问题报告的通知》
1985年,国家计委发布《关于“七五”行业技术政策和技术改造问题报告的通知》,提出要提高铜材产品产量,发展深度加工。
2、《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2009年,《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强调要加强对高性能专用铜材生产工艺的研发,加大对骨干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大力推动了我国铜加工行业的发展。
3、《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2016年,工信部发布《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积极支持新材料首批次应用,扩大高性能铜及铜合金材料应用领域。
4、《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
2025年2月11日,工信部等十一个部门发布了《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旨在动铜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发展,并确立了未来中国铜产业发展的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
“十四五”以来,我国铜加工行业国家层面发展目标主要包括完善安全生产标准、提高再生铜回收生产及应用水平、工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等。
“碳中和、碳达峰”战略的实施将我铜加工行业推入绿色化发展阶段,除继续发展高性能铜及铜合金材料外,节能减排、再生铜回收利用等成为铜行业政策重点。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国31省市地方政策也均对铜加工行业有所提及,感兴趣的读者可到相关地方政府官网进行探索。
本文凡亿教育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
暂无评论